人們在醫院就診時,諸如手術、內鏡檢查、血液透析前,需要查一下丙肝,以防傳染病的進一步傳播。這個一般是指丙肝抗體(抗-HCV)篩查,費用低,出結果快,能夠幫助醫生快速做出下一步診療的決定。而丙肝抗體結果陽性時,醫生都會建議繼續做個丙肝病毒(HCV)的核糖核酸(RNA)檢測(簡稱丙肝核酸檢測),這是為什么呢?
首先,我們要了解丙肝抗體陽性的意義。丙肝抗體是丙肝病毒侵入人體后,人體免疫系統應激反應產生的一種抗體,不會因丙肝病毒的清除而清除,可以長期存在。這種丙肝抗體有一定的幾率可以消滅丙肝病毒,但比例不高,60%~80%感染丙肝病毒的人不能依靠自身免疫系統清除丙肝病毒進而發展為慢性丙肝患者。因此,丙肝抗體陽性表示人體曾經感染過丙肝病毒,但并不代表當前一定是處于病毒感染狀態,有可能已自愈或治愈,體內沒有丙肝病毒,也可能體內有丙肝病毒的存在。因此我們不能單純依靠丙肝抗體陽性就判斷當前是否為丙肝病毒感染狀態。
那么,丙肝核酸檢測是怎么回事呢?
丙肝病毒從基因組上看為單股正鏈核糖核酸(RNA)。人體在感染丙肝病毒后,丙肝病毒在人體內進行復制,大概1~3周,在外周血可檢測到丙肝核酸,3個月后約90%患者丙肝抗體陽轉。因此,丙肝核酸陽性說明人體內有丙肝病毒復制。我國丙型肝炎診斷標準(WS 213—2018 )將丙肝核酸陽性做為確診丙肝患者的診斷依據,這也是醫生建議丙肝抗體陽性者繼續進行丙肝核酸檢測的最主要原因。
此外,《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規定丙肝是乙類傳染病,必須依法報告。而報告的分類標準,既有丙肝抗體陽性結果結合流行病學史為診斷依據的臨床診斷病例,也有丙肝抗體陽性后進一步進行丙肝核酸陽性為診斷依據的確診病例。醫院有責任做好診斷工作并依法報告確診病例。
有些患者覺得丙肝核酸檢測費用貴、目前部分地區還不能報銷,沒有癥狀就沒必要檢測,即使檢測陽性也無所謂,進展到肝硬化、肝癌還有好多年呢。中西醫均強調疾病預防的重要性,即采取相應的措施,防止疾病的發生發展。用更少的成本獲得更大的健康收益,因此及時了解自身的感染狀況,及時治療,阻止病毒對人體的進一步損害,這不比進展到肝硬化或肝癌時的痛苦和大量花費更有健康“性價比”嗎?
因此,患者在知道丙肝抗體陽性結果后,還是應該聽從醫生的指導,繼續進行丙肝核酸檢測。一方面,每個人是自身健康的第一責任人,需要了解自身的丙肝感染狀況;另一方面,也是為了進一步診療的需要。何樂而不為呢?
來源:成都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