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艾滋病傳播,有人經常糾結于“概率”,認為艾滋病病毒(簡稱HIV)經性傳播概率很低,自己總不至于這么倒霉一次就中招吧,而恰恰有人只發生了一次不安全性行為就感染了HIV,許多人對此很不理解。其實,面對自己健康時,概率只是數理統計學家用來使用的冷冰冰的概念,對于個體來說這是毫無意義的,因為艾滋病經性傳播的概率是一個針對群體數據的統計學結果,在一般情況下較低,但對于個體而言,這并不意味著一次不安全性行為感染HIV的風險就很低,導致HIV感染與多個因素有關,對此有必要解釋一下。
1. HIV的性傳播機制
在發生性行為時,尤其是發生無保護措施的性行為,劇烈的摩擦和撞擊可能會在性器官或直腸粘膜表面造成微細傷口。艾滋病病毒可以通過這些傷口侵入健康人體內。此外,HIV感染者的精液、血液、陰道分泌物等體液中均含有大量病毒,這些體液如果與健康人的體液接觸,就可能導致HIV感染。正確使用安全套可以有效阻止HIV傳播,當然如果雙方都沒有感染HIV,無論是否佩戴安全套,都不會導致HIV傳染和傳播(請注意:為了避免感染其他性傳播疾病,還是建議戴好安全套)。
2.HIV經性傳播概率的相對性
艾滋病經性傳播的概率通常用百分比來表示,便于理解,既往研究顯示,由于男女性生理結構差異,無保護措施的陰道性交感染HIV概率也不同,女性高于男性,男性感染HIV概率是0.04%,女性被感染的概率是0.08%;無保護措施的男男性行為,肛交主動方感染HIV概率是0.11%,肛交被動方感染概率是1.38%,這些數字是在大量統計數據的基礎上得出的平均值,而對于任何個體來說,一次不安全的性行為只有兩種可能的結果:要么感染,要么未感染,不存在中間狀態。
3.病毒載量的影響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體內的HIV病毒載量越高,其傳染性就越強。如果感染者在性行為時處于病毒載量較高的階段,那么即使一次不安全性行為也可能導致HIV感染。
4.個體免疫狀態的作用
個體的免疫狀態也會影響HIV的感染風險。如果健康人的免疫系統較弱,那么相對于免疫系統較強的人,其發生高危行為后,他們可能更容易受到HIV的感染。
5.累積感染風險
雖然統計學顯示發生單次不安全性行為HIV感染概率可能較低,但如果多次發生不安全性行為,會造成感染風險的累積效應,感染的可能性大大增加!此外,如果性伴侶本身就有多個性伴侶或有過不安全性行為的歷史,那么感染風險還會進一步增加。
所以,雖然艾滋病經性傳播的概率在一般情況下是較低的,但一次不安全性行為確實就有可能導致HIV感染,這主要是通過艾滋病病毒的傳播機制、HIV病毒載量的影響、個體免疫狀態的作用以及累積風險等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因此,為了避免感染HIV,一定要避免發生不安全性行為,正確使用安全套等防護措施,并定期進行艾滋病病毒檢測。一旦發生不安全性行為,建議及時進行HIV檢測和咨詢,以便及時采取暴露后預防等干預措施避免感染。
總之,還是不要用也不能用自己的健康做數字游戲!
(中國疾控艾防中心 湯后林)
參考文獻:
1.Pragna Patel, Craig B. Borkowf, John T. Brooks, et al. Estimating per-act HIV transmission risk: a systematic review. AIDS. 2014 June 19; 28(10): 1509–1519. doi:10.1097/QAD.0000000000000298.
2.湯后林,毛宇嶸,吳尊友.應用貝努利過程模型擬合艾滋病病毒感染單陽家庭配偶間性傳播及干預效果分析. 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18,39(6):755-759. DOI:10.3760/cma.j.issn.0254-6450.2018.06.012.
3.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預防控制中心.艾滋病病毒暴露后預防技術指南(試用).https://ncaids.chinacdc.cn/xxgx/jszl/202011/t20201116_222780.htm.
來源:中國疾控艾防中心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