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報道稱不少孩子出現反復高熱,有的體溫還飆升至40℃,而且持續2~3天甚至更長時間……去醫院檢查,不是流感,不是新冠,也不是呼吸道合胞病毒,最后發現是人腺病毒陽性。那么這個人腺病毒究竟是啥子?是新病毒還是老朋友?有啥子特性?怎么預防?莫著急,我們來聊一聊!
人腺病毒是啥子?
人腺病毒是引起急性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體,可分為A~G共7個亞屬,至少116個型別。與呼吸道疾病相關的人腺病毒主要有B亞屬、C亞屬和E亞屬。人腺病毒常與其他呼吸道病毒共同感染,也有不同型別人腺病毒共同感染的報道。
是新病毒還是老朋友?
家長朋友們請放心,人腺病毒是我們的老朋友了,1953年由Rowe和Hilleman首次發現并成功分離。人腺病毒流行廣泛,韓國、美國曾發生過大規模疫情,南非等發展中國家呼吸道人腺病毒檢出率僅次于流感病毒和鼻病毒。我國多個城市也有人腺病毒相關疫情報告。
流行病學特征
人腺病毒感染潛伏期一般為2~21天,平均為3~8天,潛伏期末至發病急性期傳染性最強。有癥狀的感染者和無癥狀的隱性感染者均為傳染源。
傳播途徑包括:
飛沫傳播——是呼吸道感染腺病毒的主要傳播方式。
接觸傳播——手接觸被腺病毒污染的物體或表面后,未經洗手而觸摸口、鼻或眼睛。
糞口傳播——接觸腺病毒感染者的糞便。
此外,游泳池環境潮濕,溫度、濕度適宜腺病毒的生存,加之人多擁擠,若腺病毒污染泳池,可通過接觸或吞入被污染的水傳播,引發“泳池熱”(咽結膜熱)。
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腺病毒肺炎最常發生于6個月至5歲,尤其是2歲以下兒童。患慢性基礎疾病和免疫功能受損者(如器官移植、HIV感染、原發性免疫缺陷等)更易發生重癥。
流行特征
一年四季均可發生,在我國北方以冬春季常見,南方以春夏季常見。人腺病毒傳染性較強,在密閉、擁擠和潮濕的環境,如軍營、學校、托幼機構、醫療機構等常可引起暴發流行。
臨床表現
患者病程1~14天(平均5~7天),多數呈自限性。多數患者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為主,表現為急性發熱起病,同時伴咳嗽、咳痰、咽部不適、咽痛等;也可出現腹瀉、乏力、惡心、食欲減退等消化系統癥狀;少數患者出現頭痛、頭暈;部分免疫系統功能低下或慢性呼吸系統疾病、心臟病等患者感染后可能出現重癥。
人腺病毒感染后怎么治療?
輕癥患者多呈自限性,無需特殊治療。一旦癥狀加重,如出現持續高熱、心慌、氣促等,應及時前往醫院就診。
如何預防腺病毒感染?
目前尚無可用的人腺病毒疫苗,加強個人防護是預防人腺病毒的主要手段。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正確使用六步或七步洗手法洗手,保持手衛生。流行季節盡量減少到人群聚集的公共場所,如果一定要去,要做好個人防護。保證充足睡眠及營養,適量運動,提高自身免疫力。感染人腺病毒后,若在公共場合咳嗽、打噴嚏,建議低頭用手肘來代替手捂住口鼻。
來源:成都市疾控預防控制中心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